据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消息,今天,白鲟(Psephurusgladius)最终被正式宣布灭绝。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的物种红色名录,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,名录显示,长江特有物种白鲟已经灭绝,长江鲟(Acipenserdabryanus)野外灭绝,裸腹鲟多瑙河种群(A.nudiventrisAralSeasubpopulation)灭绝。

2008年,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鲨鱼专门小组的专家认为,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,已经有126种鲨鱼被列入了濒危物种目录,分别处于IUCN划分的严重濒危、濒危或者易危等级当中。根据研究显示,自从1970年以来,生活在美国东海岸的虎鲨、牛鲨、黑鲨以及槌头鲨的数量就已经分别减少了95%~99%。虎鲨、黑鲨、牛鲨等常见鲨鱼种类已经可能被列入易危或者近危等级。

IUCN年早期使用的濒危物种等级系统包括灭绝、濒危、易危、稀有、未定和欠了解。上述标准存在很大的主观性。在60年代和70年代,编写濒危动物红皮书是由一位作者来完成的,编写濒危标准尚容易掌握。但是80年代以来,编写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时由许多作者来完成,因此,迫切需要一套客观的濒危物种评价标准。1984年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召开了题为“灭绝之路”的研讨会,分析了当时的濒危物种评价标准的不足之处,探讨了濒危物种评价标准的修订问题,但没有对如何修改达成一致的方案。

1989年,经国务院批准并颁布的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中,收录包括了大熊猫、金丝猴、长臂猿、雪豹、东北虎、梅花鹿、亚洲象等在内的9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2020年6月,为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,我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。2021年2月,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。豺、长江江豚等65种野生动物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一级。
体形似黑熊,头圆而大,尾极短。躯干和尾白色,两耳、眼及四肢全黑色,栖息在海拔1400~3500米的高山竹林内主要以竹笋、竹叶及嫩竹尖为食,亦喜吃野果或一些动物性食物。只产于中国的四川、甘肃、陕西,是世界级珍贵物种,平时单独活动,行动缓慢,性情温顺,听、视觉较差、自卫能力较弱。2、东北虎现存体重最大的猫科亚种,平均体长为2.8米左右,尾长约1米,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地区,国外见于西伯利亚。